?
高志翔,工學博士,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學術帶頭人,微結構電磁功能材料省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高志翔的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柔性電子器件及二維材料與柔性薄膜的制備。他帶領團隊在這些領域取得了多項成果,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并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他的研究成果曾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兩項。高志翔帶領山西大同大學先進電子封裝技術研究團隊在2024年9月入駐晉創谷·大同,同時成立山西華輝科儀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元,是一家集研發、生產、經營為一體的技術驅動型企業,主要專注于電子封裝行業設備研發,以及OLE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封裝復合材料的研發、薄膜封裝技術開發。截至2024年底,部分產品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國產化,營收近400萬元。
產教融合,助力科研成果轉化
高志翔長期從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他帶領的團隊以山西煤焦油精細化工產品為原材料,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材料設計和制備技術,成功研發了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有機半導體光電材料,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
高志翔深知,科研成果的轉化離不開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在“大同人才周”揭榜掛帥對接會上,他與大同御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永磁材料表面水性速干防腐涂層材料開發項目,進一步推動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帶動了產業創新發展。這種產教融合的模式,不僅提升了科研的實用性,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機會,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
科研創新,突破技術瓶頸
在全球脫碳的大背景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成為新能源領域的熱點。然而,由于封裝工藝技術的缺陷,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良率一直較低。高志翔帶領團隊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成功研發了新型封裝材料,并將其應用于國內先進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板。這些材料在零碳鄉村屋頂光伏項目中得到了實證檢驗,為鈣鈦礦材料在先進太陽能電池應用方面的效率穩定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喜歡做科研,看著設想一點點變成現實,特別有成就感。”高志翔表示,科研工作不僅需要創新精神,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和團隊協作。他的科研成果不僅為學術界帶來了新的突破,也為企業解決了實際技術難題,真正實現了科研與產業的“雙贏”。
教學相長,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
作為高校教師,高志翔始終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他將科研項目帶入課堂,將專業課程教學與科研實踐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志翔還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幫助他們拓寬視野,增長見識。他指導的學生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優異成績,還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殊榮。這種“教學相長”的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應用創新型人才。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高志翔始終堅信,只有將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未來,高志翔將繼續秉持對科學的熱愛和對教育的執著,深耕材料科學領域,探索未知領域,加強跨學科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積極將科研成果反哺教學,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科學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