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是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關鍵抓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人才是第一資源,特別是對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更需勉勵科研工作者勇創造、多奉獻,書寫科研工作精彩篇章。近幾年,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學院、各部門的關懷下,我校教師積極投身于科研工作,辛勤耕耘,發揚科學家精神,勇于創新創造,在國家級項目獲批,省級重大項目立項,高水平論文發表,特色成果產出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強力驅動學校邁向科研強校新征程,為學術突破、人才培育、社會服務注入澎湃動力。
我校特開設“榜樣的力量——優秀科研工作者風采展”系列報道,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先進事跡,展現他們踔厲奮發勇爭先的風采,鼓勵我校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獲得者郝江波博士事跡材料
郝江波,講師,碩導,中共黨員,2021年6月博士畢業于西北大學,同年8月進入西北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于2023年8月博士后出站。2023年10月到山西大同大學工作,現為山西大同大學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教師。
創新引領,開啟大同大學資源與環境領域科研新紀元
郝江波博士主要從事前寒武紀地質、超大陸重建、巖漿作用及造山帶沉積盆地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2024年在建測學院領導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郝江波博士憑借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前瞻性的研究課題,在山西大同大學成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立項資助,項目名稱為《中-南阿爾金地塊中元古代巖漿事件的厘定及其對Columbia-Rodinia超大陸轉化過程的啟示》,批準號為42402202。這項成果不僅是對他個人科研能力的高度認可,更是大同大學新平旺校區工科領域的一次歷史性飛躍,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標志著學校工科資源與環境領域科研實力的逐步攀升。郝江波博士以其優異的學術成就和不懈的奮斗精神,照亮了學術探索的道路,也為大同大學資源與環境領域的歷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成功不僅為學校贏得了榮譽,更為廣大師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了大家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深耕科研沃土,跨界探索求創新
在科研的征途上,郝江波博士以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卓越的創新能力,持續地在地質學領域內深耕細作,展現出突出的學術造詣與科研熱忱。他深知,只有不斷的創新和突破,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郝江波博士在來大同大學一年時間內,積極地申請并參與了多項科研項目,充分展示了其突出的科研能力。他在成功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同時,還獲批了2024年山西省基礎計劃項目,這些項目為他的科研事業提供了堅實的支持。另外,郝江波博士還涉足教育領域改革,對教育理念和方法創新上具有獨到的見解,成功申請到了山西大同大學2023年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并被擇優推選為省級教改項目。此外,在橫向項目方面,郝江波博士也表現出色,申請了四個橫向項目,這些項目不僅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也為他搭建了與企業和機構合作的橋梁,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郝江波博士的科研項目不僅涵蓋了地質學的多個子領域,還積極促進了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他深知,在當今科學研究日益復雜化的背景下,跨學科合作已成為推動科研創新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和包容的態度,積極尋求與其他學科研究人員的合作與交流。這種跨學科合作的模式不僅拓寬了他的研究視野,也為他的科研項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靈感。通過參與這些項目,郝江波博士在學術上取得了豐碩成果,20多篇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Sci學術期刊上。
深耕教育,勇探教改新路徑
在教學方面,郝江波博士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教學內容上嚴把質量關,精心備課,積極探索教法創新。講授《工程地質》和《地質工程數值模擬》等課程時,將科研項目帶入課堂與專業課程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形成了特色教學風格。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寬視野、增長見識。
在今后的日子里,郝江波博士將繼續秉持著對科學的熱愛和對教育的執著,深耕地質科學,探索未知領域,加強跨學科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積極將科研成果反哺教學,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貢獻智慧和力量。(科學技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