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護理學院組織師生走進大同市博物館,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與思政交融之旅。同學們通過觸摸歷史脈絡,探尋護理學科的人文底色與科學精神,在文物與故事的對話中深化職業使命。
以史為鑒:從文物中讀懂護理的溫度
活動中,北魏文化的厚重、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文明、遼金醫學文物的護佑智慧,成為師生感悟護理本質的鮮活教材。講解員以青銅酒器紋樣中的健康祈愿、明代藥碾子承載的醫者仁心、古代服飾暗藏的衛生防護細節為例,說明了傳統醫學與現代護理理念的深刻共鳴。
多元交融:文化傳承中的職業啟迪
博物館內,從胡漢交融的北魏平城風貌到恐龍化石還原的遠古生態,師生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包容性。同學們凝視古代匠人精雕細琢的器物時,也深刻領悟到作為護理工作者也需如匠人般追求極致,每一處細節都可能影響生命質量,唯有精益求精,方不負患者信任。
歷史無聲,卻為未來指明方向;文物不語,卻讓初心愈加堅定。此次行走的思政不僅是一次文化尋根,更是一次職業價值的重塑。護理學院將持續拓展實踐路徑,帶領學生走進更多文化場景,在傳承與創新中培養兼具專業能力與家國情懷的護理人才。(來源:護理學院 責編: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