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校黨委書記趙水民到煤基生態碳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調研指導工作,他強調,要以有組織科研推動高質量科研創新,實現工程中心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座談會上,工程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中心的日常運行、科研進展、驗收準備等情況。博士教師代表依次發言,對學校及工程中心的建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趙水民細致詢問博士教師的工作生活情況,并組織現場辦公。相關部門負責人就項目申報、教學考核、職稱評定、待遇保障等問題,給予現場答復。
趙水民指出,工程中心是我校獲批的首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來之不易,全體成員要進一步提高站位,提振精氣神,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全身心投入工程中心的建設發展中,為順利通過驗收奠定堅實基礎,奮力將工程中心打造成學校的科研高地、創新引擎。
趙水民強調,一要樹立觀念。要思考“我是誰”,清晰地認識到工程中心是研究型、創新型平臺,全體成員要明確發展定位和職責使命,始終聚焦研究、創新與創造。要明確“我該干什么”,每一位成員與工程中心都是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生存共同體,推動工程中心順利通過驗證、健康有序發展,是我們的共同奮斗目標。要知道“我該怎么干”,圍繞“國之大者”、產業發展、社會需求,扎根基層、投身一線,加強有組織科研,搞研究、拿項目、出成果,以團隊的力量爬坡過坎,齊心協力為工程中心拼出“一片艷陽天”。二要涵養思維。要具備“球式思維”,保持定力但不執拗,圍繞工程中心的主攻點,靈活調整、不斷優化自己的研究方向。要具備“線式思維”,確定目標后,發揚“一根筋”精神,深鉆細研、攻堅克難、直至突破。要具備“點式思維”,學會跳躍性地開展研究,不因循守舊、按部就班,大膽突破、推陳出新。三要擺正態度。要有“不把自己當成博士”的果敢,勇于投身于學校“五個一百”工程的火熱實踐,到基層的廣闊天地錘煉本領、施展才華。要有“不把自己當成高校教師”的格局,主動放下身段和架子,與企業積極對接,帶著自信爭取項目、作出成果,從中享受成長、成功以及為社會服務的快樂。要有“不把自己當成人才”的謙遜,虛心向實踐、社會、時代學習,適應國家、社會、地方需求,不搞“閉門造車”,要走出去、接地氣,走進鄉土中國深處,為強國建設、民族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文字:趙鑫 攝影:余致楠 責編: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