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我校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舉全校之力建設云岡學,先后成立云岡學學院、云岡文化生態研究院、云岡研究中心智庫、云岡學研究與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實驗室,《云岡研究》喜獲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核心期刊,國內唯一的北朝史研究刊物《北朝研究》,已成為學校面向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要平臺。圍繞“兩院雙刊一中心”,學校全力開展云岡學學科體系創建和專門人才培養,在科研立項、專業建設、人才引進、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產出一系列成果,持續書寫著云岡學建設的新篇章。
近日,央媒、省媒、市媒持續聚焦我校云岡學建設工作進行報道,集中展示我校主動扛起云岡學建設重任的擔當精神以及建設成效。
5月10日,云岡石窟保護利用和云岡學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大同召開,山西日報、山西新聞網對此進行了報道。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麗英參加會議,并結合云岡石窟保護利用及云岡學建設工作作交流發言。
5月11日,山西廣播電視臺推出專題報道——《【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走進云岡石窟》,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麗英接受采訪,她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為重點,繼續為深化云岡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5月11日,由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中國共產黨大同市委員會、華東政法大學、山西大同大學、云岡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學習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中國新聞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上海法治報對此進行了報道。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姚麗英在會上致開幕詞,著重介紹了我校在加強研究體系構建、發揮智庫作用、打造文化宣傳品牌及深入開展學習調研實踐等方面的有益嘗試和成果。
5月12日,山西日報的報道《【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云岡石窟:千年瑰寶綻放時代光華》中提到,“云岡研究院聯合山西大學、山西大同大學,積極推進中宣部‘平城與北魏絲綢之路與民族融合的科技考古研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5月13日,新華網推出報道《石窟中國|云岡石窟里的文明印記》,我校音樂學院院長吳巧云接受采訪,她表示,“云岡中期的樂伎雕刻,鮮活地記載了北魏宮廷音樂‘戎華兼采、胡樂鏗鏘’的盛況,以及各民族音樂大融合的景象。”報道中還稱,“云岡束腰鼓舞、云岡力士舞、云岡伎樂天舞……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李莉加大對云岡石窟伎樂天舞蹈形象的研究,編寫了《云岡舞基礎教程》,不斷創作舞蹈作品,帶領學生們將‘云岡舞’搬上舞臺。”(文字:趙鑫 責編: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