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會期間,《山西新聞聯播》“全國兩會·特別報道”聚焦“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采訪全國人大代表、我校煤基生態碳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趙建國。
?
趙建國表示,煤基生態碳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山西大同大學也是大同市首個教育部高水平科研平臺。在“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背景下,針對新形勢下煤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所面臨自主創新不足、關鍵技術“卡脖子”、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重點探索困難立地條件下生態固碳增匯新技術,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煤基納米炭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技術和煤基固廢生態利用技術研究。中心前期開展了煤炭高效清理利用研究,并開展了黃河流域鹽堿地、沙化地和礦山等困難立地條件下的植被恢復和生態治理研究,通過試驗研究,證實煤基納米炭能顯著改善土壤質量、提高植物成活率、增強困難立地的碳匯能力,為實現生態碳匯提供了技術支持。
趙建國表示,下一步,中心將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堅定發展新質生產力決心,點燃生態碳匯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引入原創性、顛覆性新技術、新工藝,把鹽堿地治理、沙漠化土地的綠化以及礦山生態修復等生態碳匯領域的研究攻關作為主要研究方向,整合現有生態碳匯領域科技工作者的力量,搭建國家級研究平臺,解決“卡脖子”問題,培育新質生產力,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余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