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法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精神,以應用型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推動學院各項工作行穩致遠。
夯實黨建根基,提升黨建質效
法學院黨委緊扣主題教育和學校“作風建設年”工作主題,堅決落實黨建主體責任,推動黨建和業務有機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高質量發展。2023年,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體學習11次,各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抓實學習,筑牢思想理論基礎。持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成支部換屆工作,校級學生樣板黨支部通過中期驗收,通過開展講座、座談會等方式不斷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創建清廉學院,堅持黨風廉政工作與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工作同布置、同推進、同落實。堅持依法治院,以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為抓手確保學院工作規范有序運行。
打造實踐平臺,抓好人才培養
法學院堅守教育教學質量“生命線”,以高質量教育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堅持將“兩辦”精神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圍繞應用型高質量學院建設主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進人才培養方案與“一院一品”高度契合。加大實踐教學的改革力度,打造校企合作示范課程2門,承擔教改項目5項(省級2項)。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實踐育人,成立“學生普法宣講團”,組織開展“憲法進課堂”宣講活動,為18個學院近1000名師生進行憲法宣講。繼續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多位教師取得相關執業資格。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全年訪企拓崗13家,舉辦各類就業培訓、招聘會10余場,多措并舉助力畢業生就好業,2023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1.9%。
立足法治研究,深化社會服務
法學院立足學院實際,充分凝練研究特色,圍繞法治校園研究、地方立法與地方政策性制度文件研究、云岡文化及北魏法制研究等方向產出多項研究成果。2023年,學院申報各級各類項目19項(國家級3項),立項16項(省部級6項),科研項目經費50余萬元,發表高質量論文14篇。堅持開放辦院理念,以深入合作持續推動產學研融合,與省內外12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實踐教學基地增至41個。強化科研服務地方導向,學院教師課題論文均體現服務社會、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特點,實現科研由理論研究居多向突出應用研究轉變。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大同市及周邊地區開展學術講座和法治培訓30余場,參與省市人大立法論證30余人次。
堅持特色化辦學,強化地方性導向
2024年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法學院將緊緊圍繞學校重點工作,在創新思路和工作機制上下大力氣,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學院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申報微專業,以教育教學質量大提升夯實學院應用型高質量發展基礎。學院將堅持特色化、地方性導向,加強與地方合作,擬與大同市依法治市辦共同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申報山西省法學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分會,不斷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走深走實。(責任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