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傳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系與達內教育集團達成合作,為在校學生開展實踐訓練課程,幫助數媒系學子提高實操水平。
實訓課如何展開?課堂教學內容是怎樣的?在大四的實訓課堂上引入商業化教學,效果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實訓課堂”深入采訪,一探究竟。
上午9時30分,本真樓6樓的3個教室里,學生坐得滿滿當當。這些新傳學院數媒系的大四學生,或認真聽課,或緊盯著電腦完成課堂作業。對于幾乎沒有課程安排的大四學生來說,這是不多見的情景。
這些學生是在參加實訓課程,在為期兩周的課程中,每天上午9時到11時30分,下午14時30分到17時30分,他們都會在教室中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
在大四,學生的精力大多放在自己的事務而非學校課程上。為什么學院要推動校企聯合,在大四開設實訓課程?
新傳學院副院長殷旭彪說:“第一,咱們學校的辦學定位,是應用型高校。大同大學是我們山西省首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但是目前來看,我們同學們在大四畢業的時候,其實還是偏理論的比較多,應用能力不足。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必須真正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第二,市場的客觀要求,目前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還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尤其在實踐方面。把有社會實踐經驗的老師引入課堂給我們來上課,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更有針對性。”
從學院“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立足點出發,此次實訓課程對應數媒系的三大培養方向,同樣分三個不同的班級:游戲美術,數字影視制作,以及移動網絡開發。與學校開設的課程相比,實訓課程做出了區別與改進,如授課時間上采用了兩周連續授課。學校一般將所有內容拆分到約16周里,學習過程相對碎片化,學生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或技巧就可能產生遺漏。但是實訓課連續性的學習則可以把知識與技巧串聯起來,做到查漏補缺,融會貫通。
實訓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與傳統課堂不同——采用商業性項目推進模式,讓學生進行項目制作和匯報總結。比如,影視班的項目有信息流廣告,劇情片廣告,企業類廣告,以及商業快剪。
“我們前期學到的只是軟件的基本功能,沒有學過這樣的課程。”數媒三班楊博說道,“近期學的這個課程是更偏實踐類的。”
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楊博有許多感慨:“我做40秒的視頻就花了一天的時間,可能我做的并不是很好。唯一的想法就是錢很難掙,做短視頻也不容易。這個其實是不簡單的,你要有過程,你要拍素材,然后寫腳本,找演員演戲,剪視頻。這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沒有想象的那么那么容易、那么簡單。一開始以為就是剪一剪,隨便拼一拼就可以了,但其實考慮的因素很多。”
在此次合作之前,學院與達內教育還合作開展過多次實踐活動。數媒系負責人王秀慧說:“今年7月份的時候,我們帶2021級的數媒系學生去太原進行見習。這個見習也是三個方向的,影視方向,游戲方向以及Web開發方向。那次的實習見習雖然是短短的一周,但是這一周時間里,學生還是以向外驅動的形式來完成一個小型的項目,在做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學生的反饋也很好,收獲是非常大的”。
在帶給學生們實踐經驗的同時,實訓課的導師也特別注重學生對整體項目流程的熟悉度。“我們這個課程是立足于就業的。”影視制作方向的達內導師楊俊男說:“比如說項目的全流程把控,公司之間的流程運作,這個是我覺得以后未來學生需要走的路,也是需要改善的一個點”。
學習游戲美術方向的延世豪則說:“上一周對于一個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流程性的東西的,我覺得這個是比學校有進步的地方。學校的課程大多都是還停留在基礎的建模上,有一個全流程的東西的話,對于以后同學們出去找工作也是一個優勢”。
在系統性、流程性的課程之外,匯報總結同樣也是重要的一環,以此來鍛煉工作中必備的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同樣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新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