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飛,博士、副教授,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SCI6篇,北大核心2篇,主持山西省科技廳面上青年基金1項,主持山西省教育廳科技創新項目2項,獲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他一直秉承“言傳身教”的理念,堅持循循善誘的教學風格。張曉飛認為,在學習數學各門課程時,同學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結合本專業的知識和學科進展進行深入的探究,培養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最終感覺到學習數學“有趣、有料、有用”。
學好數學
若非出于濃厚的興趣,張曉飛或許早已與數學擦肩而過。中學時,在別人眼里枯燥乏味的數學卻是他最喜歡上的課程。高考那一年,他毅然投身于自己所熱愛的數學專業,深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意志堅定,一定會學有所成。
進入山西大同大學之后,他勤奮學習數學理論知識。對于那段充實的學習時光,張曉飛感慨道,“最初進入大學時所打下的基礎,對后來的數學研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span>
為了在數學上有更好的發展,張曉飛報考了天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師從郭飛副教授,研究方向是非線性分析。張曉飛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郭老師對我嚴格要求,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在導師的手上修改了不下20稿,那可真是字斟句酌,反反復復,直到修改的無可挑剔為止。”在天津大學的3年時間里,張曉飛發表了3篇SCI學術論文,獲得了國家獎學金以及天津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碩士畢業后又考入南開大學,師從劉春根教授,研究方向依然是非線性分析。也就是在南開大學,張曉飛第一次意識到自然科學基金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科研工作者心目中的分量。劉春根老師推薦他閱讀專業書籍、前沿文獻。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博期間張曉飛又發表了3篇SCI學術論文,獲得了南開大學一等獎學金。
教好數學
每次在學術上碰壁,都讓張曉飛后悔不已,感覺自己的基本功不夠扎實。為了彌補遺憾,張曉飛購買了一些數學科普書籍與優秀數學教材,在學校資源庫里也下載了一些電子書籍,依據學生情況撰寫數學分析電子教案。在課堂上融入思政,為同學們介紹數學概念的來龍去脈。在講授數學專業知識的同時,張曉飛總是喜歡與學生們分享數學家的故事,洛必達、歐拉、高斯……他們在學生們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變得豐滿,高數不再只是枯燥的數字和嘈雜的符號,而是在眼前展現出的一個個故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用好數學
在科研上,張曉飛從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他經常查閱非線性分析領域最新學術進展,積極參加數學與統計學院以及應用數學研究所組織的各種學術講座,也參加兄弟院校組織的線上與線下講座。這些活動有助于他提出有創新性的學術見解,申請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張曉飛剛回到母校時,學院有一位老師便獲得國家青年基金資助,這給了他莫大的激勵。然而,在自己申請國家基金項目時,因經驗和選題方面的不足,先后四次申請均鎩羽而歸。張曉飛沒有氣餒,而是更換了新的研究內容,按照評審意見認真打磨申請書,并請學院老師、博導、同門師兄弟修改。在眾人的幫助下,張曉飛終于如愿以償,獲得202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在數學教學和科研的道路上,張曉飛仍然執著地探索著,前進著。從始至終,因為熱愛,所以步伐堅定。自投身數學學科,張曉飛就下定了“在平凡中堅守,在堅守中不凡”的決心,在看似單調的數學教學和科研中,給自己不斷前行的動力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