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年度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種類和等級 | 完成人 | 單位 |
2004 |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 2003年度“百部(篇)工程”獎,優(yōu)秀獎 | 李日蘭 |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2005 | 狩獵習俗對北魏前期政權(quán)的影響 | 2004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劉美云 魏海清 |
歷史與文化旅游學院 |
2006 | 中國近代思想史述要 | 2005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一等獎 | 李珍梅 | 歷史與文化旅游學院 |
2006 | 當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透析 | 2005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肖海雁 |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2006 | 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及思考 | 2005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劉志華 蔣志誠 |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2007 | 十至十三世紀北方游牧民族探析 ——遼金歷史地位芻論 |
2006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二等獎 | 劉美云 | 歷史與文化旅游學院 |
2007 | 文學審美教育的當代文化意義 | 2006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凌建英 | 文學學院 |
2007 | 德國職業(yè)教育考察印象 | 2006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呂興光 | 醫(yī)學院 |
2008 | 高等醫(yī)學院校普通話水平測試組織方法研究 | 2007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劉? 宏 | 科技處 |
2008 | 是“借詩以存史”,還是“借傳以存史”? | 2007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裴興榮 | 文學學院 |
2008年 | 左翼文藝大眾化討論與延安文藝大眾化運動 | 2007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石鳳珍 | 文學學院 |
2009年 | 文藝“民族形式”論爭研究 | 2008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二等獎 | 石鳳珍 | 文學學院 |
2010年 | 科學發(fā)展觀的人學思想探析 | 2009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二等獎 | 張 莉 | 政法學院 |
2010年 | 論諺語的語義特征 | 2009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寇福明 | 外語學院 |
2011年 | 走出心靈的困境——大學生心理危機與危機干預 | 2010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郭彩琴 馬俊 張利鈞 |
醫(yī)學院 |
2012年 | 山西文化旅游資源的特征與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模式 | 2011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孫玉梅 秦俊麗 |
商學院 |
2012年 |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新解 | 2011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李月玲 | 政法學院 |
2012年 | 原生態(tài)民歌在民俗旅游中的功能及應用策略 ——以山西民歌為例 |
2011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三等獎 | 彭栓紅 | 文學學院 |
2012年 | 教師教育網(wǎng)絡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wǎng)絡課程案例剖析 | 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 王麗珍 林? 海 馬存根 |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 |
2012年 | 科學發(fā)展觀的人學思想探析 | 山西省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 張? 莉 | 政法學院 |
2012年 | 廣靈剪紙的藝術美與傳承思考 | 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 |
凌建英 | 云岡文化研究中心 |
2012年 | 山西定襄居士山曹魏監(jiān)并州諸軍事冠軍碑考略 | 山西省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 殷? 憲 | 云岡文化研究中心 |
2012年 | 論社會輿論傳播載體的規(guī)制 | 2012年度“百部(篇)工程”獎 | 張曉永 | 政法學院 |
2012年 | 民俗語境下的《西廂記》之情理表達 | 2012年度“百部(篇)工程”獎 | 彭栓紅 | 文學學院 |
2013年 | 20世紀30年代中國“商資歸農(nóng)”問題研究 | 2012年度“百部(篇)工程”獎,一等獎 | 許永峰 | 文學學院 |
Copyright ? 2006-2022 山西大同大學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興云街 郵政編碼:037009
傳真:0352-7158137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20002000134號 晉ICP備11005719號-2